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论客家族谱的收藏与利用

发文单位:客家族谱馆   发表日期:2010-11-10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1   客家人与客家族谱

  “客家人是汉族里头一个系统分明、富有忠义思想、民族意识的民系”。[1]客家先民,原是中原的汉民。由于战乱、饥荒等种种原因,自西晋以来,经过几次大的南迁,聚集在6000年前就生息在客家大本营区域的南蛮族原居地——闽(闽西)、粤(粤东)、赣(赣南)边三角区,并在这里形成、壮大。经过几百年的休养生息,闽粤赣边“这块连成一体的区域中,不仅居住的几乎都是客家人,而且全世界纯客家县市的90%以上都集中在这里”[2]。明中叶以后,由于人口对于土地的压力增加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这支民系以闽粤赣为大本营,不断向南方各省及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各国播迁、发展。如今,数千万的客家人分布在5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千年的迁徙过程中,客家民系虽世事多艰,但“客家人士最重视谱牒,所谓‘崇先报本,启裕后昆’,皆以谱牒为寄托依据。虽其上代亦以迭遭兵燹,文籍荡然,不易稽考,然以其人能靠历代口头的传述,其子若孙,于前代源流世次不致完全忘却”。[3]稍作安定,客家裔孙便修族谱,以续血脉,代代承传。客家族谱,记录的正是这支自西晋以来不断向南迁徙,并在闽、粤、赣边形成、发展成为客家民系的客家姓氏家族史料。

  2  客家族谱的收藏

  2.1  闽西:客家人的祖地,大量的客家族谱文献珍藏在民间

  在客家民系发展史上,闽西是客家先民在历史进程中告别中原的终点和作为客家人的起点,是客家民系形成、壮大的重要祖基地,大量珍贵客家族谱收藏在民间。

  闽西,位于福建省西陲,辖长汀、永定、上杭、武平、连城5个纯客家县和龙岩、漳平二市。据罗香林先生《客家源流考》及上杭、武平、永定、连城、长汀5县人口源流初步考证成果,唐末至南宋以前入迁闽西的客家始祖有:刘、廖、范、罗、薛、李、沈、温、何、王、包、林、郑、胡、修、黄、童、赖、上官、马、邓、江、会、丘、邹、陈、张、杨、戴、涂、程、熊、蔡、徐、翁、汤、阙等30多个姓氏。其中,闻名全国的客家先祖丘三五郎、李火德、张化孙、廖花就是在闽西上杭这座文明古城开基派衍的。有关谱牒记载:

  丘氏。丘氏自河南入闽,而盛于汀之宁化。因遭兵燹,丘三郎(字法言)之子三四郎、三五郎、三六郎兄弟3人迁居上杭。三五郎(汀杭开基一世祖)妣李、陈氏生子十,除百三郎、百六郎、百八郎兄弟早亡,其余七子分居上杭、胜运、峡头、古田、白沙、来苏黄坑、太平横田、溪南七桥等。二世丘百七郎生子三:继龙、从龙、梦龙。三世继龙妣韩氏生子三,长维长(居上杭稔田南坑)、次维福(上杭兰溪开基)、三维缘(居中都湖梓里)。传九世(继龙六世)肇基始居利田之坑埠九都创业(广东省五华县原名长乐县)奉为五华开基始祖。传二十世(五华十二世),裔孙邱道芳生于1909年,为邱氏渡台始祖,“三五郎”裔脉繁衍昌盛遂为闽粤台邱氏著姓。

  李氏。据《李氏史记》载:李氏入闽始祖,上杭开基一世祖李火德,原名炳凤,号闽海,别号伯庄,宋朝举人,壬辰科进士。李火德父李珠,因宋元兵乱,由江西石城迁宁化石居住,几十年后,其子李火德与妻由宁化石壁迁上杭县胜运里丰朗村开基,被奉为“李氏入闽大始祖”,台湾李氏女始祖。李火德侧配陈氏,生子三:长三一郎(乾培、朝文)、次三二郎(巽培、朝宗)、三三三郎(坤培、朝美)。李火德长子三一郎生五子:百一郎、百二郎、百三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三郎迁福建永定莒溪。千三郎生子三:三四郎、三五郎、三六郎。三五郎迁湖山岭下(即火德系下第四代),第五代始为:淑良(三五郎)、宏德(千五郎)、衍宗(大六郎)、德玉(迁奥杳楼下)、子华、天禄、成聪、月辉、玉富、鉴、选、接山、向春、弘照、任荣、崇文、兴发、乾聪、财生、金龙、登辉。李登辉即李火德传下第二十六代。李火德次子三二郎,迁连城等地。李火德三子三三郎。三三郎生子二:长四三郎、次四六郎。直系四六郎,第四代开始为直系,为千八郎、念三郎、万一郎。德明(纯笃、明洪武间迁广东梅县,为梅县始祖)、守已(绍纯)、均甫(英略)、子显、仲义、安、龙珠、鸾、万孜、德轩、汝富、润、宇、衍白(清顺治八年迁广东大埔古野唐溪)、海如、桓若、崇万、统材、立、协裔(华卿迁新加坡)、犹虎、振坤、光耀。李光耀即李火德传下第二十八代孙。

  张氏。汀杭张氏为黄帝五子挥的后裔。《再兴张氏族谱》载:“挥”一百三十六世孙端,字臣,妣朱氏居陕西省宝鸡县。北宋重和时徙福建汀州宁化石壁藤村(今南田村)肇基。传五世张化孙,字传万号衍,钦赐进士,诰授中宪大夫,妣陈、阙恭人,由宁化石壁葛藤村迁徙上杭北乡深坑尾官店开基。张化孙被奉为张氏“鄞江始祖”。张化孙生子十八,孙108人,后裔繁衍甚众,遍布闽粤、江左、台湾等地,仅台湾一地就有裔孙30多万人。

  廖氏。《闽粤赣廖氏族谱》记载,武威廖氏以西晋廖子璋为一世祖,廖子璋于西晋咸宁间以武功封左卫镇国大将军。次子从宪由京之洛阳徙浙江松阳县诚信里,五世廖诚希因五胡云扰太元九年后迁江南,十一世廖实蕃,讳花宋参政,于宋中叶因乱而行,初由延平顺昌合阳市后择居汀杭郭坊,娶冯氏生一子三孙,其后各户廖氏皆自郭坊分支。廖氏源流载,廖氏以廖高为廖氏始祖,十三世分武威郡、清河郡、太原郡,传至二十一世花为闽粤赣一世祖。“迄今八百余年传世四十其间理学文章德行治积忠孝节义代有传人而支派蕃昌转移闽粤赣楚者亦复繁衍凡此枝荣叶茂实由蒂固根深景仰至德诚创垂亦之可溯也”[4]。经过几百年的繁衍,丘氏三五郎、李氏火德、张氏化孙、廖氏花的裔孙都达百万之众。

  闽西,先后有百多个客家姓氏在这里开基、派衍,且裔孙分布甚众,尚存民间的客家族谱,仍保留在这些客家姓氏裔孙之中。为此,征集客家族谱资料,成为客家地区图书馆丰富馆藏、开展特色服务的工作重点。

  2.2  上杭县图书馆客家族谱的收藏工作

  由于历史上几经劫难,客家族谱弥足珍贵。为了更好地为客家研究提供珍贵客家族史料服务,抢救散见在民间的客家文献,填补图书馆藏客家族谱的空白,1993年,上杭图书馆开始了以本市为主,辐射闽、粤、赣大三角地区的客家族谱的征集工作。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图书馆征得闽、粤、赣客家地区族谱64个姓氏400多种谱数千册。

  在这些谱牒中,有记载清代画家华嵒生平事迹的《闽汀华氏族谱》清、民两个版本35册,闽粤赣廖氏大始祖廖花一脉裔孙联修的《闽粤赣廖氏族谱》21册,闽粤赣丘氏大始祖丘三五郎一脉的《丘百五郎公家谱》10册,《丘氏世渊公家谱》20册,《丘氏世亮公一脉族谱》27册及《丘氏世昌公一脉家谱》11册等各个支脉谱十几种,闽粤台大始祖张化孙18个儿子分派支谱共10多个版本几十册谱。入闽大始祖、李火德裔脉李氏族谱90多个版本种家族史料。客家族谱的收集,为图书馆开展客家姓氏研究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客家族谱的开发与利用

  客家族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族谱文献载体所记载的客家从文资料、姓氏源流、人口变迁、民系形成和发展的丰富内容,是探究客家人源流的最基本材料。

  3.1  客家族谱文献是中华正史的重要补充

  客家族谱以其家族、宗族为收录单位,记录着该家族的珍贵史料,对经济史、人口史、教育史、民族史、民俗史、宗教史、华侨史、妇女史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族谱中有关传记、谱系一般详于史志的记载;“艺文”对于著录和考证地方及名人等可与其史事互证;族谱所记录的客家姓氏嬗变、支脉播迁、人口繁衍、民俗演变、地名更替等均为研究农民起义和姓氏源流提供资料;族谱的坟茔记载为考古研究提供参考价值;族谱对客家入闽大始祖详细介绍,为方志的编撰提供重要依据。这些都是其他史料无法代替的。例如,我们在解答姓氏咨询,考证姓氏源流时,发现了许多蕴藏在客家族谱文献里的鲜为人知的文史资料。现例举一二。

  1: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祖籍福建省武平县,他曾于变法前1年回祖籍活动了4个多月。据武平湘坑《刘氏族谱》记载,刘光第的祖先是清朝初年经江西、两湖迁往四川的。明朝末年四川发生了张献忠农民起义,四川人口十分稀少。刘光第的祖先就是在这时移往四川。刘氏入川始祖为武平刘氏十一世孙。刘光第,四川刘氏开基祖七世孙,暨武平刘氏十七世孙。18973月,刘光第受祖籍地宗亲的邀请,向朝庭告假南行。他从福州登岸,辗转跋涉至祖籍地武平县湘坑湖村。其所作《湘坑湖记》,描述了这里的山川形势[5]。他还在武平刘姓聚居地的许多村子留下了楹联墨迹。如店下村刘志通裔孙厅堂门楣亲笔“谨身节用”及武平东乡角洋村手刻写的石匾“为善最乐,读书便佳”8个大字。

  2:台湾著名爱国志士、诗人丘逢甲(1864~1912),祖籍福建省上杭下都乡璜坑村,为上杭丘三五郎裔丘维禄公一脉。丘维禄裔丘梦龙生子丘文兴(南宋岳飞的重孙女婿),南宋末年他率乡里子弟追随文天祥起兵抗元,文天祥兵败,丘文兴为避元军追杀,携带家眷移广东梅州石窟都(明置镇平县)。1905年,他得知自己的根在上杭时,曾流动万分亲回故土拜祭祖地,在上杭兴办学校、培养师资,为祖地上杭的教育事业作贡献。丘逢甲在作《忆上杭旧游》中曰:“寻碑亲拜左丞坟,谱牒已成史阙文,七百年来遗老尽,更无人说旧参军”[6]1907年丘逢甲亲自到上杭中都、璜坑、兰溪、太拔等地视学并给每座学堂撰写联语,其中为崇德堂所撰的“崇山大河,开扩学界,德行道艺,蔚为国华”最为脍炙人口。在上杭期间,他亲自为重修《(中都)邱百五郎公家谱》作序。该谱为(清)邱伟卿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邱氏木活字本,10卷,现珍藏于上杭县图书馆。

  3.2  客家族谱是海内外客家裔孙寻根谒祖的依据

  上杭县图书馆自征集客家族谱成立“姓氏谱牒室”,为海内外客家裔孙及客家研究学者提供服务至今,到馆查阅族谱的读者络绎不绝。图书馆还为来信来函的客家裔孙寻根谒祖解答咨询。如:为台湾郑氏修谱委员会、长汀台湾同乡会长郑健先生提供客家郑氏入闽始祖有关史料,为台湾郑氏联修族谱服务;答复台湾《环球郭氏族谱》主编郭行健先生提出关于“上杭中都祝三郭氏族谱”源流概况,为《环球郭氏族谱》续修式作提供帮助;为“澳门客属社团联合会闽西——梅州参观考察团”江氏查找客家江氏入闽西上杭开基,派衍永定高头并向广东及澳门播迁、发展的客家江氏开基始祖及其源流;为广东梅州周氏宗亲寻找到500年前梅州周氏始祖上祖源流;为广东梅州廖氏寻找梅州廖氏开基祖廖仲远(上杭廖氏五世孙)有关史料,为梅州地区联修廖氏族谱服务等。199710月,上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和闽西客家联谊会联合主办的“闽西、闽台客家文化交流暨客家之旅”活动,是一次闽西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对台文化交流活动,也是海内外首次以闽台客家关系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活动。活动中,“闽西:闽台渊源关系谱牒展”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谱展像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寻根意识强烈的台湾乡亲。台湾80多岁的郭达元老先生带着孙女找到自己家乡的族谱,找到自己的名字时,激动万分,当他发现自己弟弟的名字错了一个字时,要求修自。一位台湾谢氏裔孙在族谱中看到自己的名字时,激动地说:“看啊,我的名字也在族谱上面!真没想到家乡父老乡亲还惦记着我……”台湾一位年迈的老太太,丈夫去世前托她有朝一日一定要代他回闽西查清祖上是谁。当她在族谱中找到丈夫的名字时,热泪盈眶,为后代找到了根,可以告慰丈夫了……

  3.3  客家族谱是研究客家优秀儿女最珍贵的家族史料

  翻开一部部客家族谱资料,海内外客家优秀儿女的名字比比皆是。如在国外称王立国的客家人有:在婆罗州共和国的罗芳伯是梅县客家人;在马来称王的叶莱是惠州客有人;在泰国称王的郑工是潮州客家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是广东大埔客家人。国内有:推翻清统治的孙中山先生;反抗日本侵占台湾的丘逢甲是上杭入闽大始祖丘三五郎裔孙;建设台湾交通铁路的刘铭傅;中法战争的黑旗军名将刘永福;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鼎丞是永定客家人;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丕显是上杭客家人;客籍史学大师陈寅恪,祖籍闽西上杭;“万金油大王”胡文虎是永定客家人;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田家炳是客家人;出生在广东梅县的“金利来领带大王”曾宪梓先生;原籍广东大埔的永芳集团董事长姚美良先生;如今,客家儿女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4  以客家族谱为媒,为经济建设开通渠道

  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客家人形成了敬宗睦族、爱国爱乡、团结奋进的优秀品质,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不忘造福桑梓,不忘报效祖国。如香港客属企业家曾宪梓、姚美良、田家炳先生,先后为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捐资达数亿元。特别是1998年我国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中,客家裔孙爱国爱乡的感人事迹尤为突出。如李火德裔孙李嘉诚先生个人一次性捐款5000万元、曾宪梓先生首批捐款50万又在北京首次赈灾义演会了再次捐款600万元等等,更加体现说明了客家裔孙爱国爱乡、不忘乡梓之情。

  利用客家族谱开展姓氏寻源,吸引海外客家裔孙回国投资,加快家乡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客家族谱为媒,以“文化搭桥,经贸唱戏”的做法,让全世界客家裔孙都来关心祖国的繁荣昌盛,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

  据报道,祖国内地吸引的台资已达300多亿美元,在内地的台湾企业已有3万多家,福建省有千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184个,其中上亿美元的11个。以谱为媒,发挥其吸引海外客家裔孙回国投资特殊作用,在199710月的“闽西、闽台客家文化交流暨客家之旅”活动中,有台湾客家裔孙与闽西经贸合作项目11项引资1237万美元。仅上杭县,就有张化孙在台后裔张泰胜先生为上杭白砂镇捐款60万元,台湾丘氏总会捐款350万元修建上杭“姜太公旅游中心”,松泰国密柚投资85万元,台湾周德光先生为上杭图书馆姓氏谱牒室捐款10万元人民币。

  3.5  客家族谱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中特有的作用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海峡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两岸交流显示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情深。据最新资料:“历史上由闽西直接去台湾的客家人有70余万,即使从广东去台的客家人,其祖籍地基本在闽西,而在台的闽南人也有300余万的祖先曾是闽西的主人”[7]。“台湾为中国大陆外客家人聚居最多的地区。目前在台湾的客家人有540万,桃园、新竹、功栗三县约200余万人口,百分之七八十是客家”。[8]客家族谱详细地记录了客家裔孙迁徙台湾,为台湾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历史发展轨迹。如开发台湾淡水的客家人胡焯猷。胡焯猷,字攀林,又字瑞铨,号仰堂,清康熙末年出生于永定下洋镇中川村,例贡生员,精通医术。雍正十一的(1733)胡焯猷由永定前往台湾淡水新庄脚定居,初以行医为生,后回永定带领一批客家人到台湾,把台北淡水开发成一个农业发达、经济繁荣、文风鼎盛、风光美丽的地区。

  199710月“闽西、闽台客家文化交流暨客家之旅活动——闽西:闽台渊源关系谱牒展”,展出闽西与台湾渊源关系的客家姓氏族谱58个姓氏102种谱牒1173册。台湾各姓氏研究会理事长林瑶棋先生说:“我从事姓氏研究20多年了,当我们把一个家族迁移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知道自己‘根’之所在,那份高兴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因此本次活动旨宏义远、功绩可期。”台北“闽西同乡会”理事长罗行先生表示,要在台湾组织一次超越各同乡会的活动,组织第二代、第三代台胞回祖地寻根谒祖。客家民系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台湾,客家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方言,依然爱用自己的客家语。香港南源永芳集团董事长姚美良先生说:“相信以客家人特有的凝聚力能够在祖地与外面世界之间架起通道,使闽西得到发展。我们的祖辈曾为国家的和平和强盛付出巨大的努力,对海峡两岸的统一,我们客家子弟也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客家,这支源于中原汉民的民系,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对闽、粤、赣边三角地区的繁荣和昌盛,对中原汉民族的融合,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和壮大,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不少学者预计,21世纪是亚洲太平洋的世纪,亚洲太平洋有千百万客家人在奋斗着”[9]。我们应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充分利用客家族谱资源,发扬客家民系爱国爱乡、敬宗睦族、团结奋进的优秀品质,让这支优秀民系为祖国富强,为世界经济的繁荣昌盛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运栋,台湾的客家人.台湾台原出版社,199038

  2  李逢蕊,三江文化的时空差异.香港:国际客家学研讨会,1992-0923~26

  3  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广州:蔚兴印刷厂,193341

  4  廖镜波等重修.闽粤赣廖氏族谱.第一册.1928年铅印本:1

  5  林善珂,邓瑞成.青山留芳迹   家祠祭英魂——刘光第的武平祖籍之行.客家,19942):25~26

  6  黄宁,丘逢甲与上杭渊源略论.客家,19973):18~20

  7  张开龙,龙岩:对台客家文化交流的热点.福建对台工作,19984):16~17

  8  丘权政,常思家国兴亡责——记香港客家贤达黄石华先生.客家,19942):66~70

  9  孔永松.“客家学”研究中的几个关系问题.客家,19973):4~6

  作者:严雅英

  本文刊载于《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年第三期

  
收藏】 【打印】 【关闭
联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上杭县龙翔大道客家缘文化中心客家族谱博物馆 电话:0597-3842516 邮政编码:364200 E-Mail:zpg@shangh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