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沈从文祖籍地在连城

发文单位:   发表日期:2020-08-18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连城 · 凤凰 · 沈从文

               

黄征辉

                               

 

(一)

 

庚子炎夏,7月10日—11日,福建连城举行“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首次文学采风活动,省、市、县数十位文学作者踊跃参与,极一时之热烈。

活动伊始,主办方分发了一册蓝皮采风资料汇编,一百余页码,洋洋数十篇,笔者自认为曾在连城生活工作多年便匆匆浏览。近末尾一篇《连城沈氏外迁考述》,笔者一目十行未及停驻,或许大多文友亦如是。如此,一个足以引文学圈中人心颤眸跳的名字及相关之一段文字,便在吾等的眼皮底下悄没声息地溜过去了,如同一颗小石片,被顽童划入幽幽的湖面,竟然未能激起一丝丝的涟漪。直至过了些日子,笔者读到一位女文友的笔会文章初稿,其间赫然写道:大文豪沈从文是连城水南街沈氏后裔!

我迅即给这位文友打去电话,道,你说沈大作家祖籍地在我们小小的连城,根据何在?匪夷所思呢,不要莫名惊吾。

其大声回曰:证据就在大家手里呀!吾说,哪里呢?答曰:就在那本发给各位的参考资料里呀。

我急切翻至95页的那篇文章,就三个页码。其第二页,一段文字如下:“八百年沧桑,谱写祖德风范,三十余世尽显氏族英才……清末,思远公裔孙二十二世沈从文祖父沈宏富为贵州二品总督,而沈从文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国际知名大文豪,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数十个国家翻译出版其名著《边城》《长河》《湘西散记》《月下小景《沈从文集》》等……”

尽管上述文字表述有些不够准确,不够严密,但已使笔者惊诧矣。同时,心内生出狐疑,过往怎没邑人说道此事?我等真枉为文学圈中人,居然对冠豸山下这一桩莫大的名人文史一无所知?!

是耶非耶?信兮疑兮?笔者一时不敢作声。

 

(二)

 

夏去秋来。8月10日。笔者再进四角井街区,直奔水南街楼背巷路3号沈家大院。

沈氏裔孙沈朝和、沈君生、沈家财等人已在大院里等待笔者的到来。沈朝和先生已是87岁,身板硬朗。他对笔者说道,连城沈氏于南宋初从浙入闽,到此冠豸山麓,先在邻近的清流大丰山稍事落脚,便转至连城文川盆地生息繁衍,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七世,第八世沈仲继走出连城,任江西吉安知府。其五儿(九世祖)沈思远,于明宣德丙午年(1426年),授命贵州铜仁知县,任期满,定居铜仁白水乡。铜仁与湘境毗邻,思远后人便繁衍于贵州岑巩、铜仁和湖南凤凰等地,其中凤凰有沈姓后裔万余人,沈从文便是裔孙之一。凤凰《沈氏族谱》谱序中明确记载“二世永钦公徙居连城”。2012年,连城曾举行世界沈氏宗亲联谊大会,来自海内外的沈氏宗亲1000多人,齐聚冠豸之麓石门湖畔的沈氏大宗祠,其中,亦有来自贵州、湖南之宗亲。这座沈氏大宗祠,原为悠然阁,石门八景之一,沈氏七世祖沈彦和建造。宗祠墙上一直悬挂着二十二世沈从文的一幅画像,在沈氏后裔们的眼里,他是人中龙凤,是闪耀在天穹的一颗文曲星。

沈朝和、沈家财他们搬出厚厚一摞十几卷本的《沈氏族谱》。细阅之,自开基祖一世沈彪肇始,世系流脉,清晰整列。

笔者随后又拜访沈氏族人沈君旺。他平时注意收集沈氏家族资料,并几次参与接待外地宗亲,还是2012年的沈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他拿出贵州铜仁沈氏二十二世沈大成(岑巩县检察院退休干部)寄给他的《沈氏族谱》,说两地族谱相对,衔接无差。他当场给沈大成挂通了电话,笔者接过手机,也与大成聊了一番。沈大成普通话说得难以听清,但意思是明白的。他曾两次到过连城寻祖认亲,参加了沈氏联谊。他也很注重收集、研究沈氏源流及相关文史的考证,尤其关注沈从文这个沈家大人物的祖籍溯源及相关研究,他手头正在订正有关的一份资料,完成后再寄沈君旺。

细观两地沈氏族谱,至沈从文的“沈家世系”为:

沈彪—沈永钦一沈启斋一沈寿宁一沈吉甫一沈德璋一沈彦和一沈仲继一沈思远一沈祖述一沈天寿一沈渊一沈绍儒一沈桢一沈廷仁一沈从先一沈惠一沈文科一沈岐山一沈宏富一沈宗嗣一沈从文

如此,可知沈从文祖父即沈宏富,父亲沈宗嗣。沈从文自己,育子沈龙朱,有孙女沈红。

 

(三)

 

沈从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王朝一品重臣,早年叱咤风云,中年命途多舛,于凤凰抱病饮恨早逝。《从文自传》中,沈从文用简约的文字写到他的身世“咸同之季,中国近现代史极可注意之一页,曾左胡彭所带领的湘军部队中……统领转战各处的一群青年将领,原多为卖马草为生,最著名的为田兴恕,当时同伴数人中,年在二十左右,同时得到满清提督衔的共有四位。其中有一沈宏富便是我的祖父。”

沈从文父亲沈宗嗣还是孩提时,沈老夫人便如数家珍地历数沈宏富的功绩,敦敦教子长大为国效力。沈宗嗣后来娶当地贡生黄河清之女黄英为妻,生下一子一女。沈从文出生于1902年,原名沈岳焕。沈宗嗣参加了推翻清王朝的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曾准备参加谋刺袁世凯,未成,后匆匆逃出关外,谋职生存达十二年。沈母黄氏因生活无着,忍痛中断沈从文的学业,将他送到军营中混饭吃。后得知其父在关外,黄氏便卖屋筹银让沈从文北上千里寻父,也就有了他此后在北京这个大舞台上的种种历练。融合了他的家世兴衰,他的从军经历,他的纷繁奇诡的人生际遇,奠定了先生颇涵几分苗族汉子的悍霸气质,又兼高蹈出尘的倜傥丰神,尤其是他那令多少人模仿终生而不得的令人心醉魂迷的妙文雅韵。

《边城》,堪称美之代名词。那清清的山,澄澈的水,充满童话意味的码头,小小女神一般的翠翠。连同翠翠的老爸以及双双爱慕翠翠却难遂心愿的傩送兄弟,都是那般的美好。那如许多的静美、清美,与那浓浓淡淡的伤感,深深浅浅的憧憬以及淅淅沥沥的沱江的秋雨,一起流淌进了一代代读书人的心底。

于是,你的心,柔了;你的心,安了;你的心,暖了;或许,也有人的心,悄悄地碎了……

 

(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沈从文这个人和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没有关系的。但是自从八十年代以后,他的作品突然被一次又一次地再版,他的名字反复被文学圈内外的人们提起,人们戏称他为中国文坛的“出土文物”,或曰“出口转内销。”这个小学毕业的文学大师,他的散文和小说都极尽了中国地方性叙事的温暖之美和率性之味。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他曾经和胡适、徐志摩等人走得近,又因为和鲁迅先生发生过争执,所以,他一直在现代文书史上没有地位。他后来不得已去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历时十五年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国家领导人用其作为赠送外宾的礼物。

1988年,沈从文去世了。据说,瑞典文学院准备把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沈从文,但是诺奖只授给健在的人,瑞典文学院的马悦然教授打电话到中国询问沈从文先生的情况时,得知的是他去世的消息。想到从文先生一生的遭遇,马悦然很是伤感。

《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从文自传》等等,都已为世人所熟知,先生的粉丝,应当是数不胜数的。然而,有人说,沈先生这辈子最大的成功,是恋爱的成功。自1929年的单恋开始,至1930的苏州探访,再到后来的终成眷属。

他那极为清朗极具大家闺秀气息的妻子张兆和是其写作灵感的源头,没有张兆和,他写不出那么多动人的文字。沈从文1934年只身回湖南老家探亲,所坐的船,是那种只能坐一两人的小木船。船要在水上走十天半月,沈从文天天在船上的被窝里给新婚妻子写情书,后集成《湘行书简》。一天,沈从文坐在船上看两岸的雪景,觉得一切都很好看,激动地给张兆和写下在外人看来有点轻佻的话:“天气还是极冷,船仍然在用篙桨前进,两岸全是白色,河水清明如玉。一切都好得很!我要你!倘若两个人在这小船上,就一切全不怕了。”

沈从文曾在小说中预测自己儿子的长相,现如今,沈龙朱已过七旬,仍被公认为是“美男子中的美男子”。这又证明了“他此生最为成功的是恋爱的成功”的论点。

笔者至今尚未到过凤凰,曾经想过,这辈子是一定要去那里的,去先生的故居走走看看,去他的墓地,烧几炷香。

甚至,我异想天开,在那里邀唤先生的魂魄,回他祖先的故地——闽省连城县那座丹霞山下。我与他在小城南门头的文川桥上穿越执手,逛逛古桥,吃一碗“大桥上的扁食”,咬两个脆响的“灯盏糕”。而后一起沿着水南街,走进沈家大院,品茗长聊。聊他笔下的翠翠,聊吊脚楼里俏皮可人的小女子,聊凤凰古城那一段段马头墙,谈谈他熟悉的丁玲、徐志摩、林徽因等等,当然,也聊他的挚爱张兆和。

人世何等深邃奥秘。生能如此,夫复何求?!

 

编辑:蓝芳、丘凤青

编审:钟卫红

监制:邱甫田

  
收藏】 【打印】 【关闭
联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上杭县龙翔大道客家缘文化中心客家族谱博物馆 电话:0597-3842516 邮政编码:364200 E-Mail:zpg@shangh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