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客家”这一称呼的由来

发文单位:   发表日期:2018-08-28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叫客家?”




客家(人)、闽南人、广府人等都是南方汉族的一支,但却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客家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可见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的复杂性。

下面就学术界有一定代表性的的观点进行罗列,供大家参考:

一、客家这一称谓,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这一观点首先由客家学研究奠基人罗香林先生提出的,其后邓迅之、雨青、陈运栋等基本认同并发展发挥了这一观点。




二、客家是相对于“主”而言的一种对称,即外来人的意思。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这一观点也被有关学者引伸为“客而家焉”,即作客他方并以此为家,即为客家。

三、客家源于生活在广东潮州一带的闽南人对来自闽粤赣边大本营地区迁至广东东南沿海一带那一部分人的总称。由于闽南人来得早,相应地就把外来者和后来者视为“客人”。到明朝中后期,中国自北而南的人口迁移高潮已结束,闽海人、广府人等基本上定居下来,而只有客家人还处在动荡不定的迁移过程中,因此,“客家”一词在总体上反映了客家民系这种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历史际遇和“客吾所客”、“以客自谓”的大度和豁达。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王东教授的观点。深圳宝安区委党校教授、民俗学专家曾祥委也有类似观点:客家是闽西方言核心群向粤东、粤北大规模移民时取得的。语言学专家刘镇发进一步认为,客家是明末清初客家方言群大迁徙的产物,先是迁居异地的客家方言群被当地土著称为“客”,久后连不曾迁移的“原乡”居民,全都被称为“客家人”。

四、因清初“迁海复界”后引发的移民潮,惠、潮、嘉、闽、赣人民挈家赴垦广州府的新宁,肇庆府的鹤山、高明、开平、恩平、阳春、阳江等县,与土著杂居,以其来自异乡,声音一致,俱与土音不同,故概以客民视之,遂谓为“客家”云。香港大学中文总教习兼教授赖际熙和深圳大学文学院刘丽川教授有此类似观点。

五、由于客家人与畲民都居住在赣闽粤边的山区,居处邻接,生产生活习惯相似,闽南人和广府人将客家人和畲族人统一混称为“畲客”、“山客”、“客仔”、“犵狫”等。而客家人称闽南人为“福佬”、“鹤佬”等。原有民系歧视和贬义的意味,后来逐渐被双方接受为自称。这是福建师大历史系教授谢重光的观点。



以上列举了部分学术界对客家名称来历的一些观点,可以说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由于历史久远和文化事象的复杂性,究竟哪种观点更接近事实,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本文由邱甫田整理

图片来源:网络


  
收藏】 【打印】 【关闭
联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上杭县龙翔大道客家缘文化中心客家族谱博物馆 电话:0597-3842516 邮政编码:364200 E-Mail:zpg@shanghang.gov.cn